作为全球最具影响力的青少年人文社科类竞赛之一,由《纽约时报》旗下教育平台The Learning Network主办的系列赛事,以“真实议题思辨”与“精准英文表达”为核心理念,设置社论写作、摄影、评论等多元赛道。
一、NYT竞赛体系概览
| 竞赛名称 | 形式 | 字数/时长 | 核心能力 |
|---|---|---|---|
| 社论写作(Editorial Contest) | 议论文 | ≤450词 | 思辨力、论证力、表达力 |
| 个人叙事(Tiny Memoir) | 叙事文 | ≤100词 | 情感力、细节力、结构力 |
| 评论写作(Review Contest) | 评论文 | ≤400词 | 审美力、批判力、风格力 |
| 摄影竞赛(Photo Contest) | 图像+说明 | ≤50词 | 视觉叙事、社会观察 |
| 夏季读写(Summer Reading Contest) | 多类型 | ≤250词 | 综合素养、创意表达 |
通用规则:
参赛资格:全球13–19岁学生(非美国学生以个人身份参赛)
语言要求:英文写作或表达
费用:免费,官网提交
主办方:《纽约时报》教育板块 The Learning Network
二、核心能力模型:三大模块拆解(以社论写作为例)
NYT竞赛的本质是 “将思考转化为有效表达” 的能力考验。以最具代表性的社论写作为例,可拆解为以下三大模块:
模块一:议题筛选与立场构建(占比 40%)
高分选题四大原则
| 原则 | 说明 |
|---|---|
| 现实性 | 近1–2年内发生,有新闻支撑 |
| 关联性 | 与青少年生活密切相关 |
| 争议性 | 存在不同观点,非“政治正确” |
| 可操作性 | 可在450词内深入讨论 |
立场构建三步法
现象描述:观察到的具体问题
问题本质:提炼深层矛盾
核心观点:明确提出主张
常见误区
选题过大:如“气候变化”“战争与和平”——无法在450词内深入
立场模糊:如“AI有利有弊”——未形成明确主张
缺乏独特视角:泛谈“心理健康重要”,不如聚焦“教师心理培训缺失”
模块二:论据搜集与论证(占比 35%)
论据来源:必须引用《纽约时报》
必须引用至少 1 篇 NYT 的报道、评论或数据新闻(可通过 NYT 官网搜索关键词获取,如 “teen mental health school”)
论证结构推荐:五段式
推荐 “引言 - 论证段 1 - 论证段 2 - 反驳与回应 - 结尾” 五段式,其中 “反驳与回应” 可提升深度
典型错误
直接复制NYT原文,未加分析
论据与观点脱节(如用“社交媒体用户增长”论证“校园霸凌”)
缺乏“反驳段”,论证显得片面
模块三:表达与结构优化(占比 25%)
结构规范
| 段落 | 写作要点 |
|---|---|
| 引言 | 用“故事、数据或反问”开头,第一段即亮明观点 |
| 论证段 | 每段以“主题句”开头,采用“论点 + 论据 + 分析”结构 |
| 结尾 | 重申立场,提出具体建议(如“学校应每月开展反霸凌班会”) |
表达技巧
动词精准:用 “argue”, “reveal”, “challenge” 代替 “say”, “show”
名词具体:用 “evidence”, “inequality”, “burnout” 代替 “example”, “problem”
句式多样:长短句结合,避免全为简单句
避免口语化:不用 “a lot of”, “kids”, “cool” 等非正式表达
字数控制策略
先写600词初稿 → 删减至450词以内
删除冗余词(如“very”, “really”)
合并重复观点,保留最强论据
高分偏好:
摘要式开头(直接亮观点)优于“铺垫式开头”。
