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月15日,2024-2025年度“学生评论赛”正式开赛。《纽约时报》对此次竞赛进行了重要更新,将原本的“青少年作为评论家:我们的评论比赛”(Teenagers as Critics: Our Review Contest)更名为“我的清单:不同类型的评论比赛”(My List: A Different Kind of Review Contest)。这一变化不仅仅是名字上的调整,更是对赛事内容的一次重要升级。
新要求:参赛者需选择三到五件艺术或文化作品,并以某种方式将它们进行归类,然后阐述为什么我们应该或不应该去了解这些作品。
创作空间:这一变化为同学们提供了更多的创作空间和表达自由,让每位参赛者都能在这个舞台上尽情展现自己的独特见解与创意。
My List赛事详情
比赛时间:2025年1月15日至2月12日
参赛对象:全球范围内13 - 19岁的中学生都可以报名参加。(《纽约时报》工作人员子女、继子女及同住学生除外)
作品要求:
参赛作品需为原创,且未在任何平台发表过。
可以单独参赛,也可以与他人合作。
确保评论具有独到的见解和吸引力。
内容要求:
选择任何三到五个艺术或文化作品,并以某种方式将它们归类,在600词以内告诉我们:为什么我们应该或不应该去了解它们?
艺术或文化作品涵盖范围极广,包括书籍、电影、餐厅、专辑、戏剧作品、视频游戏、舞蹈、电视节目、建筑、艺术展览等。
备赛建议与写作技巧
选题最好别具匠心
在众多参赛作品中脱颖而出的关键在于选题的独特性。避免过度讨论的主题,尝试从小众、冷门但又极具魅力的角度切入,如新兴艺术形式、小众文学作品、地域特色文化现象等,挖掘被忽视但值得品味的作品。
有数据作为支撑
对所选作品进行深入研究与分析,查阅相关资料、评论、报道等,了解创作背景、作者意图、社会文化地位与影响。批判性思考,结合个人理解和感受提出独到见解,用详实例证和有力分析阐述观点,使读者信服。
逻辑清晰严谨
优秀的参赛作品不仅要有精彩内容,还需有清晰、巧妙的构思与结构。开头部分可用引人入胜的方式引入主题;主体部分按逻辑顺序逐一介绍作品并阐述观点;结尾部分总结升华,再次强调观点,留下深刻印象。
语言生动形象
在600字篇幅限制内,确保文章既内容丰富又语言精炼、生动。避免冗长复杂句式和晦涩词汇,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观点。注意语言的生动性和感染力,运用形象比喻、生动描写、恰当修辞手法,吸引读者眼球,引发共鸣。
2024-2025年度“学生评论赛”为全球中学生提供了一个展示才华与创意的舞台。时间紧任务重!感兴趣的同学快来咨询,老师一对一备赛指导!
了解更多赛事详情、提交问题,均可扫码添加顾问老师咨询